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和《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省政府印发《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于近日公开发布,明确要求有力有序有效做好我省碳达峰工作,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关键期,提出更加细化的“碳达峰十五大行动”,其中“产业绿色提质行动”居十五大行动之首。深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实现碳达峰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一、充分认识产业结构调整对碳达峰工作的重要支撑作用
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碳达峰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推进碳达峰的主要抓手之一。从已达峰国家达峰时的产业结构看,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在碳达峰时均呈现服务业比重高、工业比重低且能耗强度低的产业结构特征,如服务业比重均超过60%,高耗能工业和工业中高耗能加工制造环节很大部分转移到了国外,工业比重基本低于30%、工业能耗强度均低于1.6吨标准煤/万美元。2022年,我省三次产业结构为4.1:40.9:55.0,总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能耗强度约为美英德日的2倍以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业和居民生活用能将持续增长,建设制造强省需强化重大产业项目谋划和部署,未来一段时期我省能源需求仍较大,且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用能特征短期内难以迅速改变。我国的国情和广东的省情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欧美的达峰模式,一味地提高服务业占比,必须坚持制造业当家,在保障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因此,《实施方案》提出的“碳达峰十五大行动”首先强调的是“产业绿色提质行动”,以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全省在高质量发展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稳步实现碳达峰,并有力支撑全国碳达峰。
二、统筹整体与局部,在推进重点领域碳达峰的进程中实现全社会达峰
实现碳达峰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需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实际,合理有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应围绕统筹农业绿色发展、服务业低碳发展、工业降碳发展,研究确定分领域的碳达峰行动,在推动重点领域碳达峰的进程中实现全社会达峰。当前,我省传统的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发展模式仍占一定比例,制造业产业链相当部分在国际上仍处于中低端水平,而能源结构主要依赖化石能源,工业领域碳排放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六成左右,其中钢铁、石化化工、水泥、陶瓷、造纸等高耗能行业的碳排放占比较大。因此,推进碳达峰应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加快推动重点领域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率先实现行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如钢铁行业要化解过剩产能,促进行业兼并重组和转型升级;能源电力行业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优化供给结构,大力发展低碳能源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交通运输业要不断提升交通运输装备能效利用水平,优化交通运输用能结构、提高交通运输组织效率。《实施方案》综合考虑了我省工业发展现状、碳排放特征和节能降碳潜力等因素,明确了重点产业实现碳达峰的任务举措,在保障经济安全平稳运行的同时加快形成产业梯次达峰、带动全社会整体达峰的新格局。
三、统筹存量和增量,在推进发展的同时有效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双碳”工作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实施方案》体现了有序推进碳减排实现全面绿色转型的发展方向,通过存量产业降碳发展、增量产业低碳发展,既实现经济发展又促进碳达峰目标实现。
存量方面,一是促进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加强低碳工艺革新和技术节能,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高耗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二是限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严控盲目新增行业产能,加强准入环节的项目节能环保审查,加快先进能效产能替代落后低效产能,降低经济增长对高耗能高排放发展路径的依赖。三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充分发挥固碳增效作用,推广“农光互补”“光伏+设施农业”“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低碳农业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生态效益。
增量方面,一是大力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积极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推动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医药制造等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均远低于工业平均水平,且属于我省重点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范畴,应重点支持发展。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智能机器人产业、前沿新材料产业等新兴产业。二是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我省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大力发展高效节能装备制造、先进环保装备制造、资源循环利用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环保产业,在全省形成上下游产业链较为完整、产业结构合理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三是支持发展新能源行业,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打造粤东粤西两个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因地制宜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示范项目。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推动产业用能清洁化,实现产业源头降碳。
四、统筹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以制造业数字化升级改造助力碳减排
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服务业不仅自身具有绿色低碳的特性,在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的过程中也会通过组织模式创新和生产方式变革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世界经济论坛数据显示,到2030年各行业受益于数字技术所减少的碳排放量预计将达121亿吨,通过在能源、制造业等行业中应用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解决方案,可以减少高达15%的全球碳排放。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对遴选的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智能化改造前后对比数据,能源利用率平均提升16.1%,最高达到1.25倍;同时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7.6%,最高达到3倍以上。我省具备良好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基础,正在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而且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具备“两业融合”的优势。通过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数字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升级,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可以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带动能源资源效率系统化提升。因此,《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数字赋能。这正好契合了我省产业升级和节能降碳的发展需求,是我省推进碳达峰的重要手段之一。